周至:生态优势助力秦岭山村产业振兴
发布时间:2024/1/11 浏览量:3674
周至县不断推动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,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。图为周至县目前技术最先进、产能最高的六线智能拣果生产线。
(首席记者 王健 摄 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张斌)
【乡村振兴陕西网】摘录:隆冬时节,秦岭脚下。记者沿环山路走进森林覆盖率超过60%的陕西省周至县,沿途翻开部分村民、村集体和乡镇的“收入账单”可见,随着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,当地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,带动村民收入稳步增长。
周至县骆峪镇,一处名为梓溪云社的民宿温馨而雅致,清澈的小溪从民宿前流过。这间民宿原本是群众移民搬迁后的闲置土坯房,村里将其收回村集体后,在原址上改建成与秦岭景色相融的特色民宿,尽管刚开业不久,但预约单已经排了不少。
民宿只是秦岭山村的特色生态产业之一。翻开骆峪镇的产业清单,围绕生态做活产业已成趋势:农业园区串起了稻田、民宿;核桃油、艾草深加工等产业链条不断延长;就连农村常见的蒲公英、刺角等也加入面粉开发成特色挂面、摆上货架。
同样是靠山“吃”山,“吃法”已大有不同。
“我们乡镇大多处在秦岭保护区内,以前大家会觉得保护限制了发展,但如今生态产业化的实践表明,秦岭的生态底色越浓,我们发展的势头才越旺,游客们冲着秦岭而来,我们的土特产销售一路走俏。”骆峪镇党委书记高科峰说,围绕生态开发的各类产业去年带动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.83万元,比2022年增加1600余元。
一边是生态产业化正为乡村提供不竭的“绿色动能”;另一边,产业生态化也为乡村涵养着“绿色底蕴”。
走进周至县楼观镇西楼村,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1700亩,谈及村里的猕猴桃,村党支部书记杨有民自豪地拿出村集体收入的“账单”:2021年2万元;2022年18万元;2023年53万元。
“种了30年猕猴桃,这两年才算慢慢种明白了。”杨有民甚为感慨,以前村里部分村民只管撒肥料、泡膨大剂,看似猕猴桃个头大、采摘早,但由此导致果子的口味不佳、不易保存,反而逐渐失去市场。
“那几年,天一亮,村里人就把一筐又一筐的果子摆在马路边售卖,晚上又一筐一筐地搬回家,干着急就是卖不出去。”杨有民回忆。
老路走不通,唯有探新路。西楼村锚定了新的生态种植模式:绿色的农家肥取代了农药化肥、农业专家到田间化验土壤成分、420吨的冷库建在村口、果品分拣线和包装线一应俱全、物流配送中心和直播团队打开销路……
“我们严格控制肥料用量、采摘时间,土壤缺啥我们补啥,采收的果子还要拿到专业机构检测糖度和农药残留,要让市场认可。”杨有民说,精耕细作实现产业生态化,今年村里帮销、代销,果子早早卖完,“现在市场不在马路边,而是在全国各地”。
周至县主要负责同志介绍,近两年,周至致力于农文旅融合发展,沿线秦岭山村不断优化和延伸生态产业链条、加快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,已实现所有农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,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色越来越足,产业发展的亮色老百姓感触愈发深刻。
冬日艳阳下,62岁的马召镇虎峪村村民杨金龙正在田间修剪杏树。刚刚过去的这一年,杨金龙双喜临门:儿子娶了媳妇,山杏卖了好价钱。
“游客多了,我们种植的杏也从原先每斤5毛钱一路涨到每斤四五块钱,现在就盼着春天杏花再开放呢!”杨金龙满脸笑意。
联系我们
电话:029--86339585
广告:181-9126-0162
招商:158-2907-4800
邮箱:1051286110@qq.com
官网:www.xczxsxw.com
地址:西安市新城区省政府新城大院北门68号院